〖人民网〗报道我校“传统思想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11-19

    近日,中国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学年会暨全国传统思想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必赢线路官方网站举行。这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自然辨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伦理学会环境伦理专业委员会、山东省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主办,必赢nn699net承办。国家环保部宣教司刘友宾巡视员、中国环境哲学委员会理事长卢风教授、中国环境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叶平教授、中共中央党校乔清举教授、必赢线路官方网站党委书记都光珍教授,以及来自全国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刘友宾巡视员从文化建设维度,对我国政府1983年以来提出的“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生态文明、史上最严苛环保法、生态文化等战略决策进行了解读。他强调今年刚通过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理念放在重要位置,体现了政府对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视;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需要自觉的主体意识、本土思维、现实品格、开放的胸襟,充分发挥传统思想文化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卢风教授指出,在当前传统思想文化复兴的背景下,传统思想文化能否为环境哲学、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文化资源,能否帮助解决中国环境问题,是值得研究的论题。卢风教授认为,“天人合一”是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在人之超越性追求上,儒家将内向超越即德行、境界和智慧的超越放在优先位置。但儒家的内向超越又并没有封闭于自我,而是注重向自然学习,追求天人合一境界。儒家天人合一及内向超越的追求,与现代西方主客二元的世界观、以及将工商、技术放在优先位置的外向超越迥然不同,因而对于反思、超越现代性具有启迪意义。
    叶平教授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要求和部署,顺应了生态时代科技——经济发展观、时代哲学观和文化观等观念变革趋势。认为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应树立“自然界最懂自然”的信念,学习“生物利益的自保护性”智慧,吸取大自然报复的教训;应树立有机整体论的思维方式。
    乔清举教授介绍了儒家生态哲学思想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生态哲学思想史”的情况。他认为任何一种思想学说如果认识不到人类生存的生态制约,很难说是完善和深刻的。在历史上,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贞下起元,历久弥新,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即是传统儒家、道家、佛教生态意识维持了中华民族生存地区的自然环境。儒家生态思想包含宗教、道德、政治三个维度,这三方面维度在动物、植物、土地山川保护方面均有具体体现。
    专家学者围绕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环境哲学理论、生态文明建设及对策三方面主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讨。经过两天的会议研讨,大家达成共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蕴含有丰富的生态思想文化资源,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出发,考察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生态意蕴,对于促进人们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积极意义。
 
    摘自(人民网 2015-11-16)


责任编辑:网络编辑部